內地尖子做義工 跨語言障礙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8/08 08:01

分享:

分享:

來港3年的內地尖子新移民羅絢丹,靠努力克服困難,在中學文憑試(DSE)成功考獲31分,報讀香港科技大學理學。

羅絢丹在內地出生,為與父親團聚,3年前跟隨母親由梅縣來港。來港前在內地重點中學就讀高中一年級的她,本來成績不俗,在千人中成績排名首5位,連老師也稱有信心她可順利入讀內地的重點大學,例如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等。

但決定來港後,她面對困難重重,溝通問題最嚴重,在內地習慣以普通話、客家話及潮汕話溝通的她,完全不懂廣東話,令她陷入人生最大困境,因怕被同學嘲笑,導致在校內不敢與人溝通。

可幸有同學建議她參加學校義工計劃,藉着服務長者及兒童學習廣東話,漸漸對以廣東話溝通恢復信心,從而成功改善與同學的溝通、增加相處機會,之後她奮力追趕本港課程。

她形容,在本港讀書與內地最大分別,是不單靠標準答案作答,例如地理、通識科等均要多思考,留意社會周圍事情,作答較自由;但因不希望補習,她惟有多留意時事。因廣東話未算理想,應考DSE中文科口試時仍需以普通話應試,英文口試部分則考獲4級。

她預料,可順利獲科技大學理學系取錄,並立志大學畢業後要成為教師,因從自身經歷發現,老師的工作很有意義。

撰文 : 杜潔心 經濟日報記者